2021/7/30 : 448
當光線均勻射達一個平面,這平面上的光線都會相同。當這平面開始彎曲之後,這些光線會轉向射出,於是產生了柔和緩慢的變化,這種緩慢變化叫做漸層。所以『平緩的明暗變化』叫做『漸層』。
漸層練習的目的在於建立一些『套裝的』『明暗變化模式』,可以幫助你觀察物體的時候輕鬆的辨識它的明暗變化,並預先養成基本作畫的習慣以便在實物作畫的時候能夠靈活運用。
在圖中你可以看出來紙張彎曲後產生的漸層效果,反過來說也就是漸層變化的速度與紙張彎曲的速度一致。
漸層就是從亮到暗的平緩變化,所以一組漸層就是有『一個起始明暗值』(簡稱起始值)和『一個終止明暗值』(簡稱終止值),合稱「起止值」,而漸層是可以有兩組以上合併在一起。
我用『18灰階明暗表示法』來說明以後課程中的漸層,下圖是兩組長短不同的漸層、請注意數字,中間是9號,1號與9號的中間是5號,希望你心中要有1到18這些數字,無論一組漸層的長度多少,像這樣從1號到18號均勻變化又完整的漸層叫做『完整漸層』。
我相信你現在已經能夠控制明暗值了,如果不能,請回到前面的章節複習再來進行後續的課程。下圖是許多『起、止』不同的漸層,有的是一組,有些是兩組,請耐心反覆練習。
一組漸層所跨的距離稱為『漸層寬度』。
漸層越寬,起始值與終止值相差越小,我們就可以說它的『轉換的速度慢』,簡稱『緩漸層』。
漸層越窄,起始值與終止值相差越大,我們就可以說它的『轉換的速度快』,簡稱『快漸層』。
轉換速度越慢的漸層越不容易畫。
依照方向的變化,直線漸層有垂直、水平、斜角如下,不可以歪著圖畫紙練習,請端正姿勢盡量鍛鍊自己運筆的能力,用意志力控制手部的輕重和方向,眼睛仔細觀察明暗度是否均勻,速度是否正確?
水平與垂直的直線漸層
斜向直線漸層
同心圓形漸層
下圖有兩個同心圓形漸層,一個外暗內亮,一個內暗外亮;萬一你感到均勻塗抹有困難,請依照第二章第五課的方法「補筆」,不要胡亂塗抹,記住要以圓形的「筆順」來塗抹,注意內外的明暗值是從1號到18號的『完整漸層』。
偏心圓形漸層
類似上面的練習,你是否發現了中心點偏了之後,從1號到18號的寬度有了變化,這好像有一點難,所以你要更仔細、更多次的練習。
同心方形漸層
外暗內亮
內暗外亮
扇形漸層是輻射漸層的一部分,從頂點朝著底邊塗抹叫做『順向塗抹』,從側邊向另一側邊塗抹叫做『橫向塗抹』。左上角是明暗值的排列,給你參考每個明暗值的分布狀況,右下角是運筆以及塗抹的次數參考;另外兩個,一個是「順向塗抹」,一個是「橫、順共用」。
曲線漸層只是將直線變化成為曲線,請注意控制好橫向的「漸層速度」。
這種漸層其實就是不規則形狀的輻射漸層,作畫的觀念就像製作等高線地圖一樣,畫出來的效果感覺是在高空俯瞰一座山。
等高漸層範圍內有最高點,可能有兩點、三點或更多,下圖是兩點;這兩點之間的明暗值並沒有下降到18號,這種效果像是這一塊區域有兩個山峰,兩峰之間的高度稍微下降9號左右。
下圖像一座連續的山丘,最高的位置不是一點而是一條曲線,看起來可以在這座山的最高處開車,這樣的類型是為有單一稜線的等高漸層,稱為『單稜脊等高漸層』。
下面這張的稜脊是三條路線,不管幾條路線,稱為『多稜脊等高漸層』。
把一個直線漸層複製並反向過來,跟原來的漸層靠在一起就會成為一組『雙漸層』,這樣的效果會讓人感覺像圓柱子,以下課程就要開始讓你感受到立體的效果了!
兩組漸層相對靠在一起之後,成為一組『雙漸層』,在中央會有一個共用的明暗值這就是雙漸層的『軸』,下面有四組『直線雙漸層』,從左到右依序為:
窄的對稱式雙漸層
寬的對稱式雙漸層
窄的偏軸式雙漸層
寬的偏軸式雙漸層
雙漸層的軸也可能是最暗的部分,這樣的組合產生了像逆光效果的圓柱體。
下圖是兩個寬度不同的,中央深的偏軸雙漸層。
將兩組漸層反向依照曲線並行,就成為了下圖的效果。
下面是兩個不同『漸層寬度』的『偏軸曲線雙漸層』。
以下是兩組扇形漸層左右相反的組合,我有畫了一個有標示明暗值的範例讓你知道漸層中的明暗分布。
下圖兩邊的扇形雙漸層都是一樣的漸層變化,只是運筆的方向不同。
把不同『起止值』,一樣『寬度』和『速度』的漸層垂直連接在一起,是為漸層對齊。
下圖上方是漸層對齊的過程,下方是三種不同的對齊。
幾個『不同寬度』卻以『相同速度』組合在一起,會讓人感覺是在同一個光線環境之下的『不同尺寸的組件』。
一組「雙直線漸層」可以視為一個平面的彎曲,那麼兩組「雙漸層」放在一起的效果會如何呢?那三個,甚至更多個排列在一起又是怎樣的情形?如果中間又插入許多「明暗值」呢?請看下圖的效果:
這與第二章『運筆』內容相似,只是多了漸層的控制,希望你將「運筆」裡面許多方法用到這一課的練習。
漸層幾乎是無所不在的,這裡我們只做簡單象徵性的運用,讓你知道以上所有漸層的型態的用處。
這是輻射漸層的應用,把燭光照得到的範圍畫亮一點照不到的地方深一點。
假想這是一塊飄動的布料,有一次突起、一次凹陷,於是就形成了如下的漸層變化。
用『漸層對齊』的概念,將上面三之一和下面三分之一的範圍加深,另外增加棍子,是不是就是一枝飄動的旗幟了呢?
如果這塊飄動的布料,以格子狀的方式插入比較深的『起止值』的漸層,就變成了格子狀了。
這是不同雙直線漸層交錯對齊的運用
這三個像啞鈴的形狀,塗抹上不同的漸層,讓人感到光源來自不同的方向。
你會懷疑自己的天份不足嗎?如果事實真是如此,我就不寫這書了。你可能遇到一些障礙,有形狀掌控的,有明暗度的,有透視的,也可能是結構的障礙等等,不過你不需要灰心或懷疑,我確信你只是從小沒有被啟發,甚至我可以告訴你,你只是被錯誤的教育所誤導以至於累積了很深的誤解,一時之間習慣轉不過來而已。
你可以把畫圖當作是『製造漸層』的過程;有一種專門繪製人像的專門店,以碳粉為顏料,用毛筆搓壓的方式作畫,畫出來的效果酷似照片。看似高度技術,其實並不難,因為你只要熟習漸層的變化就可以做得到了!你可以使用投影機、放大尺、描圖紙、打格子等等方式先把照片輪廓弄好,然後用心的做好漸層即可。
不過你不要因為這樣就不尊敬那些肖像畫家以為自己也可以去營業了,因為這個條件是照片本身要清晰完整。有些肖像畫家可以把破損的照片恢復,這是需要豐富經驗的工作;更高段的畫家可以將人像的光源改變,例如日正當中的照片改成林布蘭的七分光。我這樣說只是要讓你了解『漸層』是畫圖動作的主軸,也是最重要的元素,如果你要當一個畫家的助理協助打底色,至少漸層要掌握得很準確。以上練習,請務必逐一練習,不能馬虎帶過。